“二月天柳树醉春烟,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,最美是人世四月的天,一江春水绿如蓝……”春意盎然日,春山可探时。
假如一时难于亲自“上春山”,无妨先来赏识古人对春天不同剖面的精彩提炼。广西日报—广西云《“西”世瑰宝·博物志》第11期,精选五件与春天有关的文物珍品,以人的五感为头绪,带你体会无数个代代先后度过的同一个春天,细品这份连绵千年的古雅春韵与勃勃春意。
在唐代,春季盛行郊游、赏花等娱乐活动。贵族仕女们间还喜爱“春时斗花”,以某位女子头上插戴“奇花多者为胜”。 为此,不少女子不吝挥金如土,置办名花,“以备春时之斗”。
《簪花仕女图》是一幅粗绢本设色画,无款识题跋,历代著录传为唐代开元年间周防所作,国宝级文物,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。此图纵46厘米,横180厘米,描绘穿着美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。
到了宋代,更有全民赏花热。临安城(今浙江杭州)的街头巷陌,有专门售卖鲜花的“小经济”,他们挑着花担穿行于街头巷尾“吟叫扑卖”。陆游曾写道: “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”;李清照也在《减字木兰花》中说“卖花担上,买得一枝春欲放。”可见其时的赏花有多热烈,沿街售卖鲜花的小贩天然生意兴旺。
唐时文人雅士大放情怀,赏花姿态天然也是把戏频出。《开元天宝遗事》卷上载:“长安侠少每至春时……各置矮马,饰以锦鞯金鞍,并辔于花树下来往”,古人在上马游春,下马赏花的“看花马”活动中,毫不勉强花费银两去装修自己的“宝马”,如此一来,马市生意配备天然生意兴隆。
古人还有一种“我不来赏花,自有花儿来就我”的懒人赏花法,即做出一辆移动花车,“每春至之时,求名花异木植于槛中……使人牵之自转。所至之处,槛在现在,而便即欣赏”,人称“移春槛”。图源天坛微信大众号。
宋代,赏花融入了日常日子,衣饰要簪花佩草,家居应植花种卉,各样赏花典礼均应和宋代清雅内敛的审美风格。家家户户盛行侍花弄草,其时花鸟商场的昌盛可见一斑。
在进一步的“花馔”一途上,明清时期比前人的花酒、花酱、花茶、花糕等更为把戏翻新,用蒸馏工艺制造“花露”成为了其时风气,如野蔷薇,即有“香最甜,似玫瑰,人多取蒸作露,采含蕊拌茶亦佳”的吃法。
更有在花露中加以佐料的,“酿饴为露,和以盐梅……而花汁融液露中,进口喷鼻,奇香异艳,非复恒有。”(清·冒辟疆《影梅庵忆语》),使其“味美独冠诸花”,也算是明清时期独具匠心的赏花风味了。